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五七章 折昭的烦恼 (第2/4页)
苏兄不要忘记崔文卿这个朋友。”言罢,一饮而尽。 苏轼微微一笑,也是举起酒杯饮得干干净净,心内却有着一份不能对崔文卿言及的秘密。 昨日,王安石的回信抵达府谷,对崔文卿所提出的异地安置之法大是褒奖,更提及就连官家,也非常认可这个主张。 王安石更在信中毫不避讳的言道,如果崔文卿能够考取科举进入仕途,必定能够成为朝廷的栋梁之才。 故此,王安石请求官家特意找到了集贤殿大学士、落雁郡主陈宁陌,让她能够收崔文卿为学生,研习五经六义,以便备战明年的科举考试,据说陈学士已是同意了下来。 陈学士本就是苏轼在国子监时候的儒学老师,她的本领苏轼在清楚不过了。 只要拜在陈学士门下认真专研学问,苏轼相信崔文卿科举及第自是手到擒来。 而且以陈学士的雷厉风行,邀请书函只怕会很快送到府谷,故此崔文卿前来洛阳的日子指日可待,两人再见更不再是难事。 只不过,这些事情却不能对崔文卿说明,更不能透露出安石丞相对崔文卿的重视,苏轼也只能将这些心事压在了心底。 笑了笑,苏轼正容言道:“总归一句话,在下期盼文卿兄能够尽快前来洛阳,到时候咱们兄弟俩在把酒言欢。” 崔文卿哑然失笑道:“好吧,那到时候在下再和苏兄一聚,不过等我前去洛阳之时,可不止苏兄你一人想念我啊。” 一听此话,苏轼瞬间明白了过来,嘴角溢出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