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47 (第1/4页)
出三分。 要在董卓的武器上动手脚还不被对方察觉,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最好的办法是使剑身看上去毫无异常,但一劈就断,使董卓难以察觉且无暇反应。 然而能让金属变脆的东西,崔颂只知道一个液氮,这个时代却并无提炼液氮的工艺。倒是可以重铸一柄脆弱的剑,但这样做会改变剑的重量,同样不可行。 直到他们在排查在董卓身边伺候的人时,发现为董卓养护兵器的士兵,与前一个被董卓与李儒枉杀的养护人交情甚笃,这才寻到了突破口。 恶行得恶果,正是“失道者,亲戚畔之”。 董卓既死,王允作为胜利一方的领头人,成为新的朝堂掌舵者。 皇帝年幼聪慧,对王允多有倚重。 赏赐如流水般进入王允的府邸,民间对王允的歌功颂德三日三夜不曾止歇。 众人将王允比作古之明相,王允口道不敢,心中着实意气奋发。 一日,王允请群臣宴,酒酣之际,左中郎蔡邕突然放下酒盏,喟然叹道: “董卓本也是一代枭雄,可惜不听吾等之言……” 王允在董卓的yin威下憋屈了许久,如今好不容易掀翻董卓,一舒心中的闷气,如何听得蔡邕这番喟叹? 他勃然变色,怒掷酒卮喝骂道: “蔡伯喈,董卓残暴不仁,如今自取灭亡,众皆欣悦,你做此思怀模样是何道理?” 蔡邕被此喝骂,酒醒了大半:“司徒息怒。董卓确实多行不义,死有余辜。然,邕私下以为,董卓人杰也,过去的他予兵宽厚,礼贤下士,若董卓听取群言,不行倒行逆施之事,或许能辅助君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