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香祭酒_分卷阅读9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97 (第3/4页)

心知李儒是在暗示自己——他的行事作风不合董卓的心意。

    又咀嚼着“政见不合”四字,想到他与崔颂的“杨墨之争”,默然许久。

    他走进厅中,早听到他与李儒对话的董卓安坐上位,朝他一指。

    “先生坐。”

    自董卓进驻洛阳,日益膨胀,他对手下人的态度不复原先的亲昵豪爽,动辄打骂,唯独文士例外——董卓能堪重用的谋士就这二三人,竟能强忍住自己的脾性,对他们耐心至极。

    董卓原以为自己不听戏志才之言,与李儒暗地里处置了荀攸,戏志才多少会有些不快。却不想戏志才神色如常,没有任何怨言,且一进门就直入主题,询问李儒的“引蛇出洞之计”,为其完善细节。

    这不代表戏志才赞同李儒与董卓的做法。他只是理智地明白:覆水难收,事已至此,说什么都是徒劳,不如设法补救,将不安定因素降到最低。

    见戏志才如此行事,董卓心道,果不出李文优所料,便将一切和盘托出。

    戏志才听到荀攸没事,并不意外。

    李儒行事,总会给自己留条后路,又怎会真的对荀攸下手?

    戏志才为董卓提出几点补充,董卓抚掌而赞:“就依先生之言……此事就交托给先生了。”

    在董卓看来,戏志才这人什么都好,人聪明又不惹事,深合他这个主公的心意。唯独一点,戏志才只提计谋,却不融入。不说宴会,议会从不参与,就连他自己提出的策略,也只是讲个大概,从不沾手。因而,比起能够亲力亲为,为他办事的李儒,董卓自然更倾向于后者。

    对于多疑又cao控心极强的董卓而言,不拉戏志才下水,始终无法对他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