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四十章 行动迟缓 (第2/5页)
坦布尔。 苏伊士的消息传到伊斯坦布尔。奥斯曼帝国苏丹雷霆震怒,易卜拉欣被叫到苏丹面前问策。作为深入过大明境内的唯一的奥斯马帝国贵族,易卜拉欣在获悉这一消息后,极为坚定的表示:“不能出动出兵,原因是没有胜算。”这一说法立刻遭到了驳斥。反对派的理由很简单,强大的奥斯马帝国,疆域旷过,雄兵百万,怎么可以接受这样的耻辱,必须要打回去。易卜拉欣这家伙,被一群反对派打成了投降派,不得不黯然退下,放弃争辩。 动嘴是最轻松的。主战派的贵族代表们却没有带兵打仗的能力。卡拉?穆斯塔法?帕夏,被苏丹从欧洲召回,出面组建一支大军。与入侵的大明帝国中东远征军团作战。 穆斯塔卡可不是那些只会动嘴的权贵,长期在欧洲作战,军事上至少是内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后来在欧洲有个“欧洲病夫”的美誉,最初的起源就是因为1868年穆斯塔法的欧洲之败后,整个国家的军事实力日渐下降,偌大一个国家在欧洲地位变得无足轻重。 这个时空。穆斯塔法的欧洲之败看来是没机会了,调回伊斯坦布尔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主动登门拜访易卜拉欣。两人见面,易卜拉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最后还提到了一个问题,苏伊士那个地方根本就不适合帝国大军劳师远征。如果强行发起攻击,未战先败,几乎是定局。为此,易卜拉欣通报了他的人从苏伊士带回来的情报。就算除以二,大明帝国的军队至少在五万万人以上(情报工作难以展开,故而不全。)抛开装备的因素,以这个不全面的情报为基础,精锐的奥斯曼军队要打败这五万万大明的军队,至少要两倍以上的兵力才有把握。这一猜测是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