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 第210节 (第3/9页)
做下决定。”刘彻心里难受,可是有一个问题并非刘彻能够忽视。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馆陶大长公主所披露出来的田地有两万亩。大汉多少的勋贵,多少的世家,倘若全都彻查,大汉将会引发多少动荡,后果是大汉承受得起的吗? “匈奴是劲敌。”刘彻确实下不了决心,刘挽道:“不如,民不告则官不究。” 第321章 私心太重 刘挽知道刘彻痛心, 痛心各家够狠,妥妥要亡大汉的前奏。 可同样,刘彻要是下狠心整治,与之而来要面临的何尝不是须得接受天下动/乱的可能。 既然如此, 想个折中的办法, 不必一口气解决, 一个一个的解决。她提出的所谓民不告则官不究, 未必不是惑敌之策。 刘彻目光闪烁着精光,“民不举则官不究。办法不是不可以, 有一个问题同样不能忽视。他们会变得越发精明, 倘若将来想查时, 未必能查得出来。” “事情做了, 必有痕迹。”刘挽觉得再聪明的人,无论他们用多少办法,都无法完全抹去所有的痕迹。况且,现如今的人都捏着免死金牌。 对的, 没错, 大汉的律法对于官勋贵族都有特权,那才是满天下的士绅贵族有恃无恐的根本所在。告了,他们捏着特权,也并不会因此伤筋动骨。故,民告又有何用? 大汉的律法,大汉的律法...... 刘挽捏紧手, 有些话属实不适合说出口, 然不吐亦不快。 “有别的话不妨直说。”刘彻半响没有听见刘挽说话, 又问上一句, 视线落在刘挽的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