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寒门之士[科举] 第65节 (第4/7页)
诗》一经的经魁与第二,《诗》正是他这个副主考审阅的范畴,哪一篇是邓以赞所作,哪一篇又是柳贺所作,众读卷官中最清楚的就是他。 “真是走运。”吕调阳在心中思索道,“我原以为此子能入二甲前三便不错了。” …… 第二日,众士子穿上在国子监领取的进士巾服,前往午门外参加传胪大典。 传胪大典前的程序也甚是复杂,先由内阁大学士拆开一甲三名试卷,向皇帝面奏一甲三人的姓名与籍贯,司礼监将之交与制敕房官,制敕房官再将一甲三名的姓名籍贯填于黄榜之上,用过皇帝的印宝之后,一科黄榜便正式奏效。 到午门时,众士子心中也极其忐忑。 谁能名冠一榜为后世所铭记?谁能获状元牌坊荣荫乡里?又是谁日后能官至九卿乃至首揆? 等候的时间可谓漫长到了极点,不过眼看科甲名次就要公布,士子们耐心可谓十足。 作为会元,柳贺站在众士子之前,在鸿胪寺官的引导下引着众士子上前。 此时恐怕是在场士子最忐忑的时刻,但待黄榜揭晓,众人的身份便能由举人转为进士,真正实现从民向官的转变。 第88章 传胪大典 传胪大典这一日,午门外阳光灿烂,隆庆辛未科的士子们由南向北列成一排,一派新科进士的朝气景象。 此时皇极殿中,天子身着皮弁服上座,锦衣卫陈设仪仗,教坊司在殿上奏乐,文武百官俱身着朝服列于各班,这是为了彰显天子惜才之意及取士之重。 “宣新科进士进殿!” “宣新科进士进殿!” 宫墙巍峨,午门之外,新科进士们在鸿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