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寒门之士[科举] 第98节 (第2/7页)
在这一点上和以清贵著称的翰林官很是不同。 当然,柳贺也观察过,翰林官们若是家境优渥的,那倒是有清贵的本钱,像他这种过过穷日子的倒也清贵不起来,最多家中多布置几盆花草,再栽些绿竹之类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嘛。 “相公你一忙起来就什么都不顾。”杨尧斥责道,“治河固然重要,你也要顾着身体,你如今可不是独自一人。” 新年将至,杨尧不好说些晦气话,她和柳贺还在京城住的时候,也听柳贺说过诸学士与同僚陈栋之事,诸大绶再进一步便是左侍郎乃至尚书了,陈栋任天子日讲也曾风光无限,然而两人过世后又有何人记住? 京城风云依然在搅动,但故去的人已经故去了。 柳贺不由想起前几日吴中行与罗万化寄来的书信。 柳贺来扬州后与两人仍有书信往来,不过这个年代的书信速度极慢,快的话也要至少半月,因而罗万化与吴中行在信中提到的也是上月发生的事了。 吴中行在信中说,陶大临患了病,十月底时已过世了。 陶大临和诸大绶是至交好友,又是同一科殿试的榜眼与探花,彼此同为亲家,关系之亲近在官场上也并不多见,诸大绶过世,陶大临悲恸万分,两人年岁相当,诸大绶过世时五十岁,陶大临也四十八岁离开了人世。 柳贺听了只觉分外唏嘘。 进了官场之后,时间仿佛按下了加速键,让他每隔一段时间就听说同僚中的某人离世的消息。 吴中行与罗万化将柳贺的《治水策》狠夸了一通,赞他一篇文章名动京华,天子因此对黄河的疏浚更为关注,督促各地的官员将治河之事看作重任,六部对在外官员的考核中也增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