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之士[科举]_寒门之士[科举] 第17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寒门之士[科举] 第171节 (第4/8页)

贺忍不住感慨道:“若是在京里,喝一碗甜汤也觉得无滋无味。”

    “因为相公的心思不在汤上。”杨尧道,“回乡了便不必想那些。”

    下河村中近日有一幅奇景——自村中走出的状元郎不写文章了,反而整日在田间地头,问农时,问如何伺候叶子,他那股劲头倒好似要当种地的状元一般。

    和村里人请教时,柳贺也一点没有状元郎的架子,久而久之,大家便都愿意教他,反将他身份忘得一干二净。

    柳贺任亲民官时也读过不少农书,此时虽有致力于农事的官员,可成书者少,更缺少系统性讲农业种植的书,眼下徐光启只是个十多岁的少年郎,距离他写下《农政全书》还有许多年,而其余农书,如《汜胜之书》、《陈旉农书》、《齐民要术》等,除了元代王祯的《农书》外,其余距今都太过久远。

    柳贺便想着,待《育言报》发行一段时间,便要将报中所载的农事、水利、医药、番文”各方面的经验集结成书。

    他少时读书便觉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今万卷书恐怕已读得差不多了,行万里路的境界他却仍未达到。

    回乡之后他也享受到张居正的特殊待遇——一期《育言报》发售,便会快马送至镇江,交到柳贺手上。

    柳贺觉得不必如此大费周章,可潘晟却觉得,《育言报》虽被放给了张元忭等人,但这报纸毕竟是柳贺的心血,还需他多加审核、关注。

    柳贺自己上手翻了田,又将镇江府中所藏的农书读过,再听取老农的意见,于农事上见解渐渐深厚了起来。

    甘薯是他极力推广,其余如玉麦、土豆等作物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