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寒门之士[科举] 第102节 (第4/7页)
贺不知盐运司衙门是否有这样的考量。 吴桂芳与柳贺在盐城、兴化等地治水时,便考虑过将洪水自海口排出,然而盐场民众反对开海口,海口开凿后,淡水进入堤外,必然会影响到灶户煎盐。 治水要治,两淮盐运也要正常开启,在这件事上,吴桂芳担起了与盐运司衙门协调的职责,但据说协调结果并未如预想的一般。 动河本就是难事,再加一个盐搅在其中,治水之事立即复杂了数倍。 …… 柳贺递了官牌,待官兵入内通报,他便在衙门中默默闲逛了起来。 历任扬州知府上任之后,都会先去拜访漕督衙门,再到盐运司衙门拜访,这是历来的规矩,扬州知府是四品官,盐运司都转运使却是从三品,但对各府的知府们来说,想但一任盐运使却并不容易。 毕竟盐运使掌着钱袋子,盐运司衙门中仅属吏就有八十余员,可谓要钱有钱,要人有人,盐运使到了各地,官员们俱是热诚以待,论权柄丝毫不逊于知府。 当然,知府管一府财税、民生、文教、军事,一府官员与百姓皆仰其鼻息,地位也非其余官员可比。 “柳府台,盐司大人在正堂候您。” 柳贺笑道:“那便领我过去。” 在大明朝,户部下设两淮、两浙、长芦、河东、山东五都转运盐使司,都转运使下也有同知、副使分司治事,当然,诸盐运司中,两淮盐运司的地位与收益无疑是最多的。 柳贺今日见的,就是在朝堂上参了他一本的都转运使王焕。 盐运司衙门中,往来的官员只见一身着绯袍的官员入了正堂,扬州城中大大小小的官员盐运司衙门众官都算熟悉,可这绯袍官员却年轻得出乎众人意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