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寒门之士[科举] 第97节 (第3/8页)
名声颇坏。 …… 读书人既参与了进来,朝堂和士林中便掀起了论治水的热潮,吴桂芳及柳贺关于治水的论策被翻来覆去地声讨,朝臣中,傅希挚、刘应节、李世达等人纷纷出声反对,同时上疏阐明自身的治水之策。 刘应节是戎政尚书,掌京营cao练、京畿卫戍之事,是公认的张居正亲信,此前开通胶莱河之议便是由他提出,原先因郭朝宾等人的反对,加上张居正默不作声,此事被暂时搁置,但眼下吴桂芳更改了治水的计划,刘应节便将开通胶莱河一事又搬了出来。 但朝臣们皆知,治河与否、如何治河,朝中闹得再喧嚷也无用,关键还得看张居正偏向哪一方。 就以考成法举例,考成法是内阁施加给满朝臣工的紧箍咒,真正支持这考成法的官员屈指可数,可张居正为改革力推考成法,考成法依旧施行下去了。 那么治河一事,张居正是否还会如以往一般支持吴桂芳? 更何况这《治水策》中有柳贺的主意。 这一对座师门生的恩怨,满京城都传遍了。 吴桂芳之后上了第二封疏,柳贺同样上疏表达对吴桂芳的支持。 对于言官们的批判,柳贺并未放在心上,在大明朝,官员若 是没挨言官喷过,说明官当得还不够大,眼下张居正以内阁遏六科,言官们就是张居正养的狗,指哪儿打哪儿,然而等张居正过世,申时行当了首辅,系在言官脖子上的那条绳松了,言官反而开始攻击内阁了。 柳贺一直觉得,如果挨骂就能干成事,他可以天天挨骂。 又过了一段时日,张居正将六部尚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