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寒门之士[科举] 第92节 (第5/7页)
城中如今有漕督府,也有盐运使司,知府衙门的风头都被大大盖过。 …… 柳贺到了漕督衙门,出示了吏部发放的敕牒,之后巡门兵卒前去汇报,稍候了片刻,就见一青袍官员出外道:“阁下可是柳同知?” “在下正是。” “下官南京工部主事李化龙,见过柳同知。” 南京工部主事为何会在漕督衙门,其实和漕督衙门的配置有关。 按现代的观点,漕督衙门这种就是典型的部/委/办/局,专攻某个条口的,和地方上不同,放在地方上,一县、一府、一布政司都有具体官员负责具体事务,漕督衙门的事能不能办成,还是得看地方的配合程度。 漕督衙门下设常盈仓和抽分厂,前者主要负责储存和转运漕粮,后者则是管理船厂,负责船只的建造,如今各船厂的头目通常由锦衣卫卫所指挥负责。 除此之外,漕督衙门中也有管河、管洪、管闸、管泉的官员,都由工部出人,其中管河者往往是工部郎中,管洪、管闸、管泉者多为工部主事。 眼下这李化龙,正是南京工部的主事,他的驻地在徐州洪,因吴桂芳决定在徐州治水,李化龙便也先来漕督衙门报道。 “漕台可在府中?”柳贺问。 柳贺比预定期限早来了两日,他原意是早些见到吴桂芳,谁知吴桂芳去巡查河堤了,要再过一日才能返回扬州。 “漕台早有嘱咐,若是柳同知到了,就先看看黄河徐州段的文书。” 徐州眼下是大明朝的重要水利枢纽,连接南北的交通要道,因京杭运河与黄河傍城而过的原因,徐州每隔三年就要发生一次水患,柳贺手中的文书便记载了洪武朝至今徐州遭水患的情形,真是叫人不忍细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