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17 (第3/4页)
祖父。 从那日考完策论后,太上皇就命内务府当即赶制出一支翠玉手柄的老竹做的细板子,但凡到上书房就拎着。 这一月余,谁身上都少不得挨上两下,太上皇不搞伴读代为受罚这一套,该是谁的罚就落在谁身上。 当然伴读犯了错或者不上进也是一样要打的。 最惨的就是贾宝玉:因为是贾代善的亲孙子,太上皇在一众伴读里总是格外关照他——具体体现在查他功课最多打他板子最多上,这也罢了,贾宝玉同学十日一回府,还要挨贾政的打。 偏生其余四位皇子成婚有望,来日便可出了上书房领差事。可他陪读的五皇子刚刚十一岁,算来他还有好几年的打要挨。甚至可能因为分担竹板的人少了,而均摊到更多的打。 贾宝玉吓破了胆,几乎恨不得兑现了儿时的戏言,当场出家,再不必受这些零碎的折磨。见了太上皇比见了贾政还要畏惧,本来会背的书也吓得忘了五成。 搞得太上皇一颗火热的心渐渐熄灭:他还想着将贾代善的余情分给贾宝玉些,来日让他做个官呢,可架不住他想做诸葛亮,贾宝玉却向着刘禅的方向一路狂奔。太上皇再念旧心软,也只能作罢。 还是自己的孙子们好啊,无论怎么疾言厉色,压榨打骂,都是一副一心向学矢志不渝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模样。 对此,辛泓承表示,没办法,谁叫家里有皇位要继承! 杨皇后原本见了黛玉就高兴,现在又生出别样的亲近来。原本还顾忌着黛玉是外臣之女,许多不能说的话,现在全不用管,尽可以倒给黛玉,什么后宫烦难事都说给她听。 黛玉倒也用心听着,与辛泓承信中所说相互映照来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