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山野的征服_第四十七章 履新纪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七章 履新纪委 (第5/7页)

生不耐烦,每逢这个时候,他就会大声告诉母亲,你儿子聪明着哩,他不会出事的!

    母亲总是念叨,当公家的人,吃公家的饭,多荣耀的事,这是八辈子修来的福,咱可要倍加珍惜,可不能做错事,说错话,站错队。来之不易啊!

    干部四化期间,他被结合进了双流区区委班子,任区委副书记。其间,他随大流,补了个省委党校的大专文凭,接着,又顺利的拿到了该校的本科文凭,职务也一路飙升,先升任安定县县团委书记;两年后,提拔为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一年半后,提拔到临县的浦和县任县委常委,常委副县长,不久升任县委副书记,县长;五年后,升任颐和县县委书记。

    他所在的那个村,只产包谷,不产米,因此有鸡不啄米,窝屎不生蛆之说。名字也古怪,叫蛇坡。他上任县委书记后,将几辆县委的公车叫上,同他一道疾驰而来,直抵蛇坡大山脚下,才沿山路一字儿摆开。

    他摆这么大的阵仗,就是要风风光光将父母接到他任职县委书记的颐和县去,他要让怂了一辈子的父母,自豪,自信;要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儿子已经是主政一方的实权人物了。

    村民们大都闷头在大山里刨食,闲暇时,男人只顾低头抽旱烟;女人只顾纳鞋底,这一次,他们终于知道,他们寨子里走出去的贝国运居然当了县委书记这么大的官!

    贝国运的妻子,是他高中的同学,名叫骆芳,两人在市里读书时,一个水校,一个卫校,一来二去,就走到了一处。

    骆芳也不是什么城里人,她家就住在公社所在地的小街上,她的父母就是靠用枸皮在河边的作坊里加工成纸张为生。

    然而,好像天生高贵似的,她就是从骨子里看不起并嫌弃农村人,不是嫌脏,嫌土;就是嫌穷,嫌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