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89 论一方付出,多方受益的循环是如何打造的 (第10/17页)
虑成本、量产、良品率等等诸多问题,而一旦开始大批量的生产,这些恰好又都是生产企业最重视的东西。 更别提实验室只需要出成果,很多cao作参数跟工业化生产其实不一样的。最简单的例子,在实验室里加热一杯水到指定温度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是放到工厂里要加热一个五吨大罐子的水到指定温度显然要困难许多。加热方式必然有区别。 所以对于未来用得上的那些实体企业,先想办法给一些甜头,获取对方信任,这样在未来要将实验室成果放大到工业化生产的时候,对方能够给予最大程度配合,那就是妥妥的双赢。 毕竟那个时候投入各种生产设备,改造或者建设新的厂房,都是需要大笔资金投入的。没有那种长期沟通合作慢慢建立起来的信任度,实体企业其实很难下定这种需要高额投入的决心。 这大概也是三月这种人工智能都会觉得无奈的地方了。 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到整体,本就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不断积累的过程。 哪怕一个推出时人人叫好的政策,如果不经过不断的扩大试点范围,在实践中寻找可能的漏洞,及时查漏补缺,不断修改至完美。而是直接大范围推广,天知道能闹出多少幺蛾子,甚至到最后可能引得无数人怨声载道,最终不得不收回。 毕竟人不是机器,不可能每次都做出最优化判断,并果断执行。尤其是还掺杂了太多利益纠纷的时候,甚至会更先进并不是最适合的论调。 这时候长期建立的信任度的就会显得尤为重要。 总而言之,那只没什么坏心思的小猫,是真的为华夏生产力跳跃式发展cao碎了心。这才让宁孑还能有时间接待远道而来的范院士。 是的,在九月这个特殊的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