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尽头_115 开幕式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15 开幕式上 (第11/17页)

子资历够了,成果也让人满意,才可能被提名……

    但宁孑不同,只凭借同时拿到图灵奖、菲尔兹奖这两个奖项,就已经能让他在华夏学术界横着走。即便本科毕业就被提名然后成为共和国院士都毫不稀奇。

    学历这东西,对于别人来说可能是敲门砖,但对于宁孑来说连鸡肋都算不上。因为研博生这条学习升级路线已经对他完全失去了意义。

    想想看吧,当三年后,宁孑本科毕业,到了保研的时候,在宁孑的相关研究领域,谁好意思又有那个能力当他的导师?

    一般的天才,导师收进来后再不济起码还能充当一个引路人的角色,借助自己在行业内的经验、资源跟人脉,为学生的未来铺路。

    但宁孑这样的,没事就刷新国际学术大奖最低年纪的存在,直接卡了BUG。等三年后,大概世界范围内都找不到几位学者能跟他比学术成果、比能力、比资源、比人脉这些东西……

    更可怕的是,也许那时候宁孑想要研究的东西,导师根本看不懂。就好像现在,宁孑其实每周五做的事情,已经比任何博导都前卫了——给一帮顶级数学博士生们解答疑难。

    即便这件事甚至被燕北体大招生团队拼命用于各种招生宣传,但依然没停过。主要是效果太明显,在体大开了数学课这一年里,燕北大学数学院的研博生们发表的论文数量跟质量明显直线提升。

    有些东西上瘾了,想戒掉就太难了……

    所以恰好相反,如果谁能当上宁孑的导师,大概会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导师,跟着学生混就行了。说不定宁孑随便获得一个成果,愿意给导师个通讯作者的署名,就成了导师这辈子最重要的成果。

    估计如果真要按正常模式走,想抢宁孑的导师们会卷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