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南桓温(一) (第29/29页)
然而,失落总是难免的,言行总有绷不住外露的时候。流放期间,殷浩经常用手在空中比划。有心人看的出来,他是在不断重复写四个大字----咄咄怪事。 本来好端端的作文官,非得让我带兵打仗,还是入虎狼之地的北伐,北伐打了败仗连文官都做不成,这不是咄咄怪事是什么?! 殷浩的外甥韩伯,随殷浩到流放之地。一年后韩伯回京,殷浩给外甥送别时,吟了一首《感旧诗》: “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此诗的作者,曹魏大司马曹休的重孙、西晋文学家曹摅,将不可描述的人性赤裸裸的凝缩在这两句诗中。 桓温掌权后,不知出于什么心态,也许是愧疚,也许是戏谑,也许是爱才,打算让殷浩复出,而且委任的官职是---尚书令。 尚书令,行政ceo,总理,比原来级别还高。 然而,殷浩收到桓温的信后,开始了一番谜之cao作:摊开纸准备写回信,但,摊开纸又闭上,再开再闭。如此往复几十次后,最终给桓温回了一封信。 空白的。 太紧张激动?还是余怨未了?不得而知,如果是前者,那么性格上就输桓温几头,注定成不了枭雄。如果是后者,则不知屈伸取舍,注定成不了大丈夫。 收了张白纸的桓温,沉默片刻,将纸扔在了熊熊炭火中。从此,二人彻底绝交。 永和十二年(356年),流放3年的殷浩去世,时年53岁。令人稍感欣慰的是,殷浩后来被追复原官。 长土豆的地里长不出车厘子。一个单位或领导如果满脑子老琢磨些制衡之术,而不能做到因岗用材,最终会害己害材,也会败坏整个单位的政治生态,从而损害单位的运转质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