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76章 【活成自己最讨厌的人】 (第2/7页)
的弱点,故港府口口声声严厉打击,却始终未动真格重拳出击。 《快报》、《经济日报》于1994年2月2日、3日发表文章,评论汇丰与恒生银行收紧住宅楼宇按揭。 “目前香港楼价的升幅已如脱缰之马,即使月收入数万的夹心家庭(中产阶级家庭),也惟有望楼兴叹;同时楼价暴涨使贫富之差更为悬殊,‘置业安居,对普罗大众来说,已渐成为‘神话’。为求香港稳定繁荣,遏制楼价有其必要,但要得其法,寻求治本之道。治本之道,应是大量增加土地供应及加建公屋。” 港府对投放官地进入市场,始终持矛盾心理;大量增加土地供应,有利于平抑地价楼价。但是,这样港府的土地就卖不了高价,必会减少财政收入。 港府希望的是“待高价而放盘”。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供不应求与炒风炽热,已成为一对怪胎。一方面市场供不应求引致炒风炽烈;而另一方面又因炒风炽烈导致空置单位增多,又再加剧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令楼市连番攀升。” 舆论变得对地产商有利。 地产商纷纷开腔,指责政府有地不卖,屯积居奇。 新地公司郭炳江(郭得胜次子)公开发话:“楼价高并非不够地,只系政府对图则改用途,官僚程序‘拖’死人而已。” 布政司(仅次于总督的最高行政长官)陈方安生慌忙表态,声称港府会增大土地的供应量。 政府下属的消委会帮政府说话,指责地产商有楼不卖,屯积居奇。 立法局议员刘慧卿小骂帮大忙,批评港府养肥了几个地产商,对平抑楼价束手无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