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4章 (第2/3页)
摇晃。 荀靖之问六如比丘尼,为什么世间烦恼众多。六如比丘尼回答说,因为这世间是有漏世间,是有缺陷的世间。 “漏”即是缺陷之意。荀靖之问六如比丘尼:“法师,处在这个世间,就一定有漏吗?那一人即使修得了福报,离不开这世间,岂不是也会有烦恼。” “是。人修得福报后,可以凭福报转生为这世间更高天的天人,获得漫长寿命,然而天人会有五衰,如果天人不继续修持佛法,就会陨落。天人没有成佛,尚未完全离开这世间,也受诸漏之苦。” 荀靖之苦笑,“看来成佛要精于修持,一刻不得松懈、一世不得松懈。净土宗说念佛号就能成佛,我不信。成佛不可能是容易的事情。”他请六如比丘尼为自己解《金刚经》“是福德即非福德性”,阿翁在此句后没有写下注解。 福德……阿翁修得了怎样的福德,可转生在更高天了吗?阿翁是不是再也不会回看他所在的这烦恼欲界。他又该做什么呢,也像阿翁那样,修行佛法吗。可是他有我执,他放不下——他放得下金、银、身份,他放不下过去。 放不下,绝不放下。 六如比丘尼为荀靖之回顾佛经:“佛问须菩提:‘须菩提,若有人以充满三千世界那么多的金银七宝布施,所得福德,是否算多?’须菩提答:‘师尊,甚多。’佛问:‘为什么?’须菩提说:‘是福德即非福德性。’”* 荀靖之说:“法师,我不理解最后一句话。” 六如比丘尼答:“郡王,这世间的福报只是福报,因缘而生,因缘而散,总会流变——福报有自己的期限,所以须菩提说这种福报不是有本性的东西。因为福报没有本性,所以有时会多,有时会少,可以用‘多’‘少’衡量。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