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_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24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243节 (第6/7页)

政每年至少就要还一百七十万,再发行,一方面是在挑战市场对于朝廷的信任,另一方面,同样会导致明年财政出问题,这是典型的“寅吃卯粮”。

    重组内阁以后,明廷政府的官方文件事实上有两种,一个是皇帝亲发的圣旨,一个是内阁签发的公文,被称为“公帖”或者“阁帖”。

    无论是哪一种,按照制度,都必须由七科给事中审议。

    当然,这些制度基本上都是给“后来人”设立的,对于朱由榔这种皇帝而言,他活着一天,说什么就是什么。

    故而光烈朝的圣旨下发中,所谓“审议封驳”完全就是走流程,朱由榔随身携带一个给事中,唯一任务就是盖章。

    反倒是对于权力空前扩大的内阁而言,这样的制度更加具有实际意义。

    至少从光烈三年以来,内阁被七科封驳的公帖,已经不下二十封了。

    朝中有人建议提高七科给事中的品阶(给事中只是七品官),毕竟这些家伙的权力,事实上已经不比朝中二三品大员低了。

    但朱由榔还是坚持了当年朱元璋的设计,要说老朱其人在政治智慧上,还是颇有一番见解的,六科存在的本质就是“以小制大”,过去唐宋的门下省,长官也是宰相,反而很难取到监督作用。而七科给事中,不过七品,且都是刚入仕的年轻人,任期两三年而已,由于来不及和朝中大员们建立什么“关系”,就会被调离升迁。

    而且他们都属于“言官”行列,审议监督是其政绩来源,反而能真正取到钳制相权的作用。

    不得不说,双方说得都很有道理,但朱由榔更好奇的是,七科那帮子言官,什么时候这么有战斗力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