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3节 (第6/8页)
的判决,在查明事实后依法改判。 一、一审判决对上诉人李保全抢劫罪的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不当。 …… 假设,上诉人李保全确曾杀害被害人魏凤,根据2001年5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抢劫过程中故意杀人案件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行为人为劫取财物而预谋故意杀人,或者在劫取财物过程中,为制服被害人反抗而故意杀人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行为人实施抢劫后,为灭口而故意杀人的,以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定罪,实行数罪并罚。” 如果出于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而伤害或者杀死被害人后,又乘机拿走财物的,不能以抢劫罪一罪论处。因为行为人实施的伤害或杀人不是作为劫取钱财的直接手段,而是为了报复或者出于其他个人目的而实施暴力行为的。非法占有钱财的意图是在伤害或杀人之后产生的,所以构成两个罪名,即故意杀人罪和盗窃罪。 我们已知李保全找上魏凤的主观意愿并非为抢劫,一审法院在审理中认定李保全犯有抢劫罪,适用法律不当,且仅凭被害人家属宣称孔雀石丢失,并未查明孔雀石下落就认定此罪,事实不清。上诉人李保全不应被追究抢劫罪,而应认定无罪或盗窃罪。 二、一审判决对李保全故意杀人罪的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不当,量刑过重。 …… 可见,一审法院认定上诉人李保全犯故意杀人罪的事实并未查清,现有证据只能证明二人有过接触,而不能证明上诉人李保全杀人,不应追究其相应的刑事责任。 (4)上诉人李保全承认,当天曾对被害人魏凤进行sao扰和威胁。我们无法排除是否因这个sao扰和威胁导致被害人魏凤心脏病突发进而死亡。但就此认定上诉人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