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92 (第2/4页)
面面相觑。能凭借一己之力考上太学院的学子大都出身自寒门或五品以下官员之子。但就算是所谓寒门,在大褚这个选官制度以孝廉推举大过科举制度的时代,能供得起子孙念书并期望着子孙以此为官报效朝廷的,也绝非是寻常意义上的小民小户——至少也得是家有良田多少亩或者商铺多少间的乡绅富户之家花了大笔银两请业师调、教出来的。 这些人同薛衍这等仰仗出身便能得到最好教育的国子学的学生不同,因从小耳濡目染,背负着家中光耀门楣的职责,大多心性成熟,目标明确,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努力将来要争取什么。也更加珍惜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机会和资源。 因为他们知道,同隔壁那些含着金印出生的国子学学生相比,他们不论从家世还是从人脉上,注定会输。唯一能拼的,只有自身才学这一项。 所以在经年苦读且考核成绩日益优秀的基础上,这些学生大多自以为才情不俗,且心高气傲。如今却被一个自称没读过四书五经的世家子为难的哑口无言。纵然此人乃长安赫赫有名的薛家世子,众人仍旧觉得面上无光。所以才起了离席之心。 这并非是王士泽等人输不起,而是他们之间不光代表着己身,还代表着太学和国子学两座学院。如今太学既在此次交锋中偶有失利,便当立即离开,也免得旁人误以为他们太学的学生输不起,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没脸再留下来。 可是他们却没有想到,学院在说出那一番话,在大义上占了上风之后,却没有如同以往的乘胜追击,反而说什么“一笑泯恩仇”“意欲共把酒”,一众太学学生不由得面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