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27章 修真者与修仙者 (第2/4页)
,露形于外,武当武功阴柔缠绵,藏形于内。 要知道,刚易现,而柔不显;于是乎,刚见于外,而柔蕴于内。 第三,是用来区分动和静。“外”是先发制人,“内”是以静制动。 在古代的哲学家看来,常把动者视为犯,静者视为守。那么在两者相搏之时,动者为先,是进犯侵略,即外来之敌;而静者为后,是防守反击,即保家卫国。 如此一来,两者之内外关系便一目了然。 这就是内家和外家最开始的划分,可视为并列关系,不分优劣。 可发展到了后来,关于武道方面的修炼理论越来越完善,内家和外家的说法便开始有了转变,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之前有说过,华夏之武道是从外至内,先练筋骨皮,再练丹田气,这样就非常符合由浅入深、由易至难的自然规律。 于是乎,便有人提出,“内”和“外”不应是风格上的对立区别,而是承上启下的先后关系。 先提高身体素质,此为“外”,再挖掘生命潜能,即为“内”。 这种说法得到了古武界的广泛认可,经过有心人的归纳整理,便流传开了“内外各有三重劲,修行圆满是先天”的说法,这其实就是武道境界的详细划分。 外三重是明劲、刚劲、寸劲,内三重是暗劲、丹劲、化劲,至于修行圆满的最高境界,则被称之为“先天”。 外三重比较简单,就是循序渐进地修炼拳术,使身体素质逐步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