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继承皇位了_分卷阅读36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369 (第4/4页)

从原先的凝固状态逐渐活跃起来,年轻人渴望建功立业,可比官场老饕们更有冲劲的多。

    陈廷敬属于相对年轻的那一卦,从他来入手,还不是因为他是即将上任的户部尚书?

    康熙瞪了他两眼,示意他老实点,他说道:“去岁,朕下令准许本国商人对外贸易,准许外来洋商前来港口贸易,不入朝贡之例,且一律对货按商船之长度征税。”

    大清开放了对外贸易,其中的定制是内阁共同商议之下拟定的,按照商船长度征税简单粗暴,节省了大清的麻烦,还能提高外来洋商所带货物的“高价率”,大清官府只需要坐等着收税,就可以白捞一笔,抱着能赚就赚,不能赚也无所谓的心思,也难怪各国都积极派遣使者前来大清,恳请进京城面圣了。

    在过去的一年里,大清对海上商业贸易的立法在朝中全面商定下来并得以实施,由此带来的是大量周边邻国与大清之间越来越亲密的贸易往来。

    各地港口商船激增,仅仅从东瀛来往于大清的商船,就足有八十五艘。

    除此以外,还有马尼拉和巴达维亚等以争相前来,但这些都是在港口,在官府的眼皮子底下与大清商人的贸易往来。

    他们派遣的使臣同样没能有机会前来京城,因为京城这边接受外国使臣接见的朝贡时间还未到!

    康熙开始教导胤礽,他对胤礽道:“因大清解除海禁,对外来商船一视同仁,而相较于更远一些的地方,大清商人更乐意与东瀛之类的邻国进行贸易。”

    这是明摆着的,东瀛人深受汉之文化影响,懂得来大清的规矩,他们是大清朝贡体系中最为“乖顺”的一批附属国之一。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