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秦记-改编版_第三卷 | 第七章 三晋合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卷 | 第七章 三晋合一 (第8/10页)

得很苦啊!”再次痛哭起来。项少龙想不到这美丽得绝无瑕疵的公主,竟有这幺凄惨可怕的童年,任她痛哭泄出仇怨,抚着她香背,心中涌起不能遏抑的怒火。

    赵穆和孝成王两人真是禽兽不如的家伙,竟在宫帏里玩这种变态的色情勾当,由此推之,宫内还不知有多少受害者。王宫实是个最藏污纳垢,不讲伦常的地方。唯一改变这yin乱风气的方法,就是由自己来把天下统一了,再确立新的法度。他记起了墨家最后一个伟人元宗的说话。

    当日他和元宗讨论起这时代的思想,项少龙提到孔子,元宗不屑地道:“他只是不肯面对现实,终日思古忧今,只知拥护传统,不辞养尊处优之人。提倡所谓礼乐,只令诸国君主更穷奢极侈,把国人的财富变成一小撮人的私利。他又只尚高论,不明实务,更不知行军打仗之窍,更可恶者是鄙视手艺,对种园的弟子樊迟便有‘小人哉’之讥。”

    项少龙当然没有反驳他的识见,不过亦知墨孔两家的思想实处于南辕北辙两个极端。墨子不但是着名的战士,还是孔子鄙视的巧匠,胼手胝足,以礼乐为虚伪浪费奢侈。还有最大的分别,就是孔子的学说有利传统君权,而墨子却是一种新社会秩序的追求者。没有统治者会欢喜墨翟的思想。这亦是孔子日后被捧上了神的主因。

    项少龙从元宗口中,才知道“儒”这一名词在当时并非孔子的信徒所专用的。所谓儒者,最初实乃公室氏室所禄养的祝、宗、卜、史之类,主家衰落后,流落到民间,藉着对诗、书、礼、乐的认识,帮助人家丧葬祭祀的事务,又或以教授这方面的事,以赚取生活费用。到孔子提出“君子儒”的理想,“儒”才变成了他们的专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