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七章 宇都宫城内关东布政(中) (第5/7页)
前的收入应该差不多。4.2万贯对于秀家来说也不少了,相当于过去冈山町一年的商税收入,但是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和现在的稳定,秀家还是愿意付出的。秀家这边对于百姓的仁政说到这里,秀家对于地侍和国人众依旧尽显怀柔,他允许地侍和国人众们自行选择以石高制还是贯高制交税。表面上肯定是给了他们更多的一种选择,实际上却是秀家在这里留得坑。因为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商人都是和大名绑定的。不是说你随随便便一个几万石领主就可以有自己的商队的,怎么也得是半国的级别才可能。城下町的商业区是划片的,领主才没有这个好心去发展城下町,都是包给商人去发展。这一点你从一些古城的町名字你就能看得出,很多多少当地商号的名字,说明整个町的房子和小商业都是围绕这个座商发展来的。因此,作为大宗商品得以买卖的粮食,必然是由秀家掌控的商号去地头收购的。粮食定价掌握在秀家手中,秀家甚至都不需要去做空粮价,刻意压低粮价就能压得国人众的百姓们活不下去。秀家这边家臣和秀家直辖领,必然是在当下直接接受石高制改革的,到时候到了秋收,根据地头的产出收税,说不定还能让百姓少了过去秋收折价卖粮的痛苦。而那些选择贯高制的国人众们,他们的百姓只能就收秀家刻意压低的粮价,眼见自己卖了粮交了税可能明年活不下去,留给他们的就两个选择。要么就是从地头逃亡,要么就在领内掀起一揆。这个时候,秀家第一条中暂缓将此前分封的万石以下家臣就封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这里面很多人,此前都是关东旧贵族,被秀吉改易知行后被秀家收留的,对于他们来说秀吉纵然可恶,可是秀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