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11章 臣王雱谨对 (第3/6页)
,我不能保证我将来是个什么样,谁都无法保证。” “这就为难了,若无法确定你之为人品性,则本堂如何给分、如何为大宋选拔肱骨官员?”欧阳修捻着胡须问道。 王雱摇头晃脑的应答:“明公谬论也。此场既考‘法’,那法不禁止皆可为,法也不能诛心。哪怕您确认我心思龌蹉品性低下也不能说,客观的讲这是科考,此场考试中您的作用是‘判断试卷’,而不能是‘胡乱判断考生人格’。若您真的做了不是唯法而是唯心。您自身考法的同时也违背了初衷不是吗?” 欧阳修泄气的道:“行行行,你过关就过关呗,不用一口气给老夫扣那么多帽子,真是的,你这种标新立异的讼棍诋毁,老夫见的多了。” 于是第一场答辩后,王雱高分过关。 且后面两场欧阳修知道考不倒王雱,又感激他在大宋至暗时刻带军赢得了国战,于是后面两场欧阳修故意卖人情,提出的考题恰好是王雱比较有成就的方面:农牧之国用为二题,制造之国用为三题。 这两题负责的说,王雱就是用《金1瓶1梅》手法也能答出花来,且任何人都反驳不了,因为王雱就是泰斗,且有业绩的支撑。 且在这两场考试中,也算第一次定调了大宋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概念,这有点算是欧阳修曾经怒批的“标新立异”,但有个绕不开的问题是,大雱写的东西素来不生僻,基本深入浅出,至此也算是对欧阳修交差了。 所以,这两场考试王雱再次满分过关…… 五月六日是最后一场会考,全部主考官汇集,皇帝亲临出题,而后皇帝自己阅卷。这就是所谓的殿试。 对于一般人此场可考可不考,不论结果如何,除非考试中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