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科举出仕(士) 第124节 (第2/9页)
这样以为的,结果三皇子赵俭竟也出列,盘点了一番。 “……由此可见,‘因地制宜‘之策施行以来,可谓卓有成效。”赵俭总结道。 没错,赵俭盘点的是:‘因地制宜‘之策施行以来,所起的卓越成效。 说起来,‘因地制宜‘之策,还是出自黎池在考院试时,做的一篇策问里。 黎池明白,‘因地制宜‘的发展战略,不管放在何时都是通行的。不过在这个交通不发达的时代,‘因地制宜‘战略的效果,要打一个折扣。 因为有了赵俭这个重生者,可能在赵俭的上辈子里,黎池有倡导过‘因地制宜‘战略。所以在黎池‘因地制宜‘策问的基础之上,又有了实践经验,在施行之初就规避了一些问题,几乎没有走弯路。 因此,即使效果打了一个折扣,也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比如一些不出产稻米和小麦,或者产量很低的地方,因为这‘因地制宜‘的政策,就鼓励发展种植他们的特色作物,并可用来抵交赋税。 以前交赋税时,只能交稻米和小麦,交不出的地方,就以银子代替。许多百姓为此苦不堪言,不出产、或者产量低的地方,如何能指望农民赚到足够抵交的银子? 因有了这‘因地制宜‘之策,那些百姓们稍微好过一些了。也因此,作为提出‘因地制宜‘政策之人的黎池,在边疆山野之中,也有了一些声名 ‘因地制宜‘之策的成效,不用赵俭特意盘点,朝堂上的人也都知道。从东市里多出来的,那十几家卖各地特产的店铺,就能够看出一二。 所以难不成三皇子,这是在给他手下的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