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五章 人世间(五) (第5/7页)
言,因各种身体原因滞留在湖东堡的移民是属于比较幸运的人群。虽然他们行程万里,漂洋过海,甚至历经生死,才来到这处陌生的热带地区,但他们毕竟还是活了下来。若无意外的话,很可能就在此地落地生根,成为齐国治下的海外领地居民。 湖东堡,顾名思义,这处据点虽然是建立在海边,但距离该据点西侧十几里处,有一座巨大而狭长的湖。 这座定居点是威远岛总管区于两年前设立的,位置刚好卡在金华堡(今巴布亚新几内亚莱城市)和通州堡(今印尼巴布亚地区马诺夸里市)之间,很好的弥补了两地距离较远,缺乏中途补给的弊端。 经过近两年的土人前期开发,湖东堡的基础设施和周边环境得以大大改善,因而,在今年一月间,威远岛总管府便抽调了一百余明人和两百余帝汶岛土著进驻,算是给该地进行了一次大的人口补充。 东线移民船队回返时,四十多名因生病或身体不适,以至无法继续坐船航行的明人便被临时滞留在湖东堡。将养了一个多月,陆续死了十余人,剩下不到三十名滞留移民自然就被湖东堡给扣了下来,充作本地居民。 对于人口,尤其是同为华夏苗裔的明人,威远岛各个定居点的政府部门是极为渴求的。但是,当年总理府给威远岛规定的每年一千五百人的移民份额,远远不足以填充这座巨大的岛屿。四五年下来,整个威远岛人口才堪堪过万(仅统计汉人,土著不计算在内),尚不及威海城(今澳洲凯恩斯市)一个城镇的人口为多。 而且,威远岛的半数人口又集中在威远城(今巴布亚新几内亚莫尔斯比港)一带数个定居点。如此一来,威远岛其他几个补给中转点,人口就显得有些稀少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