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5汉风再起_第六十五章 人世间(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五章 人世间(五) (第6/7页)


    为了获得人口,威远岛各个补给点是想方设法地通过每年回返的移民船队来截留移民,一些身体稍微不适,或者疑似传染病患者,全都尽数留下。对于各个据点有些急需的手艺人,或者读书人,更是使劲手段,将人给截在当地。

    被滞留在湖东堡的明人,是不幸的,因为此处开发不过两年,虽然威远岛总管区前后往这里扔了四五百多帝汶岛解送来的土人,周边环境也得以适度进行了改善。但这里的各种气候环境仍旧对定居者非常不友好。

    此地属赤道多雨气候,全年气温都很高,并且年较差很小,没有明显的寒暑季节,只有旱季和雨季之分。11-4月,整个威远岛盛行西北季风,普遍降雨,居于北部地区的湖东堡,年降水量达4000毫米以上。

    而到了6-10月东南季风盛行时,天气又比较干燥,各月降水量都少于40毫米,为明显干季。此时,应该是湖东堡等威远岛北部地区最为舒适的季节。若到了两种季风都不占优势的季节更替时期,几个星期均是无风静止的天气,空气中饱含水汽,天气闷热,常下阵雨,并且到了1-4月,还常受飓风袭击。

    这种地理和环境,与大明冷热交替,四季明显的气候特征截然不同,对许多移民来说,是非常不适应的。因而,每年因水土不服,或者气候环境影响,生病者甚多,当然,死亡率也是有些高的。

    然而,这些活着到达此地的明人,又是比较幸运的。相比大明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每天都会面临各种天灾和兵祸,随时都处于死亡边缘的境地。留居湖东堡,最起码可以吃饱饭,穿暖衣(天气炎热,似乎也没必要穿太多),还有整齐漂亮的红砖瓦房居住。据说,在此垦殖三年后,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