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第37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9节 (第3/7页)

不得了。

    而劳厄光是致谢名单中就出现了5位诺奖获得者,并且与他们都有过直接接触,只是跟随大师们的学习时间有长有短。

    劳厄的运气可谓好到爆棚,甚至后来他能获得诺奖也有一点运气成分在里面。

    就和吃了好运果实一般。

    答辩结束后,普朗克做了总结:“我们会把这篇论文进行精简后投到《物理年鉴》作为公示。”

    有背景的就是不一样,很快这篇博士论文就发表在了《物理年鉴》上,甚至从最初的58页缩减到了19页。

    这说明什么?

    水分大啊!缩减这么多都没问题……

    再看咱们的专利员爱因斯坦,明明论文质量很高,还是要苦苦排队等着发表。

    当然了,劳厄后来与爱因斯坦的私交还是挺好的。

    ——

    柏林这边,由于有西门子赞助的实验室,实验条件还是不错的。

    李谕最近动不动就研究一下阴极射线管,这东西是大热门,但单纯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在实验层面该做的基本都做了。

    可即便如此,以后还有不少发展空间,而且非常大:比如显示器、雷达、电子显微镜、示波器等。

    只是目前的阴极射线管缺少热阴极以及高真空这两项关键技术,导致无法在上述提到的这些方面进行应用。

    阴极射线管相关的原理李谕肯定懂,可阴极射线管这项技术对于自己来说真的太古老,还得持续摸索一下。

    就像用惯了现代自动化步枪后,突然给你一把没有膛线、火绳触发、手动装填弹药、连标准子弹都没有的前膛枪,肯定蒙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