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四十九章 不需要支持(下) (第2/4页)
?” 夏言就赶紧继续说:“既然顾璘有不敬之嫌,那就说明顾璘不适合督理显陵了,不妨迁往他处,也算平息此事。” 迁往他处有两层含义,第一,既然已经调动到别的地方,那就别想礼部侍郎兼少詹事了,总不能儿戏般的不停调来调去。 第二,对顾璘没有进行明显惩戒,严嵩的面子上也能过得去。 夏言的提议让嘉靖皇帝有点刮目相看,倒不是因为提议多么有技术含量,而是嘉靖皇帝很惊奇,夏言居然也学会“和稀泥”了? 顾璘之前不是布政使就是巡抚,这次当了几天虚职工部左侍郎,再迁官的话那还应该是巡抚。 这就是大明官制奥妙之处了,开始挂工部左侍郎虚职,表示顾璘已经开始从地方进入庙堂了。 但离开庙堂,重新去当同品级的巡抚,就算是一种“贬”。 秦德威又了出来,对嘉靖皇帝奏道:“眼下又到江南漕粮开始北运的时候,正需要有大臣坐镇江南督粮,臣推荐顾璘为应天巡抚!” 天下流官都不能在家乡或者家乡周边五百里内做官,但唯有南北两京例外。 只有这两个地方可以在家乡做官,总不能因为是京师人,就彻底不允许在京城里做官? 南京六部也好,应天巡抚也好,都是朝廷直属的京官,不受地域限制,每个地方的人都可以选用,南京人同样能担任这两种职务。 但对南京人来说,能在家乡或者家乡附近做官,堪称近似于“衣锦还乡”的特殊荣耀了。 所以在大臣们眼里,秦德威推荐顾璘去做应天巡抚,绝对称得上“厚道”,绝对是给顾璘留脸面。 即便对方是政敌,能做出这样安排,也算是一种最体面的台阶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