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四十九章 不需要支持(下) (第3/4页)
从这个角度来看,秦德威对同乡前辈也是做到了“仁至义尽”。 户部尚书王以旂此时忽然补充说:“去年通州太仓,漕粮只运到二百八十万石,比额定四百万足足少了约一百二十万。 如果不想连年亏空,今年必须要派有力大臣,坐镇江南督粮!” 于是秦德威再次推荐说:“顾璘久在地方,政务娴熟,处事老练。而且又是东南人氏,极为熟悉江南民情,正适合迁为应天巡抚!” 还在谢罪的顾璘看了秦德威一眼,神情十分复杂。 他真没想到,向来穷追猛打的秦德威,居然在最后“仁义”了一把。 认识九年了,从没见过这样“妥协”的秦德威,可见秦德威为了这个少詹事,已经不惜任何代价了。 不过应天巡抚这个官职,对南京人来说诱惑力不是一般的大,古人都说过“富贵不还乡犹如衣锦夜行”。 所以顾璘顾东桥竟然觉得,被“贬”为应天巡抚,似乎可能也许比少詹事更香。 首辅夏言也奏道:“江南漕粮之事,万万不可轻忽,但江南地方民情复杂,牵连甚多。 所以应天巡抚这个官职,非老于政务的大臣不可,顾璘久任封疆,出任应天巡抚确实妥帖。” 漕粮就是大明朝廷的生命线,绝对不是闹着玩开玩笑的事情,嘉靖皇帝琢磨了一下,发现顾璘真算是一个合适人选。 随后又对严嵩问道:“你意下如何?”wap. 严阁老心情有点苦涩,他已经回过味来了。 礼部尚书张潮、双学士秦德威、首辅夏言、户部尚书王以旂,仿佛每个人都只做一件事,最后却拼成了一张大网。 在今天之前,顾璘算是自己的人,但如果去当了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