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3章 入葬,英烈祠 (第3/4页)
军已经做到了。 这次的落草甸大胜,打的鞑子骑兵不敢出城。 壮哉我威武军,壮哉我大明。 ...... 崇祯十年十月二十三日。 今日,是威武军阵亡将士的安葬之日。 一大早,威武城外就满是密密麻麻的送葬队伍。 送行的军民尽都披麻戴孝,神色很是沉重。 飘散的纸钱随风吹散,白幡也在空中飞舞。 苍凉的唢呐声响彻天际,更是凭添了一份哀绪。 刘博源亲自抬棺,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列。 这次安葬将士们的地方,仍旧是外长城的边上。 刘博源要让阵亡的将士们看到,在不久的将来,大明将会彻底的征服河套平原。 他们的牺牲,是值得的。 到达安葬地点后,刘博源命人压来俘获的几十名鞑子。 随后,在鞑子们恐惧的眼神中,砍下首级,以此祭奠阵亡的将士们。 最后,才是入葬阵亡的将士们。 刘博源亲自挥铲,埋葬为国捐躯的阵亡将士。 做完这一切后,送葬才算结束。 但是,这还没有彻底完成。 刘博源曾说过,将会为阵亡的将士们建庙立碑。 因此,刘博源一边命工匠加紧刻写石碑,一边选择建庙之地。 很快,刘博源便在威武城外的响铃塔下,选好了建庙之地。 响铃塔,一座修建于前朝泰定年间(1324年—1328年)的砖石高塔。 因建塔之时,塔上挂有风铃,风吹铃响,声传十里。 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