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小兵崛起_第353章 入葬,英烈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53章 入葬,英烈祠 (第4/4页)

而名为响铃塔。

    可时过境迁,风铃早已不在了。

    在响铃塔的下方,是一座名为鸿门寺的寺院。

    寺院虽早已荒废多年,但寺院的房屋还是非常坚固的。

    此地,正是一个建庙的绝佳之地。

    距离威武城不远,又能很好的利用起这座寺庙。

    为此,刘博源重新对这座寺庙进行了翻修,并取名为英烈祠。

    而响铃塔上的风铃,刘博源也命人打造,再度挂上石塔。

    至此,当响铃塔上的风铃声响起时,人们就会记得塔下的英烈祠。

    当做完这一切后,时间已是悄然来到了十一月份。

    这十月份期间,刘博源虽然在忙着威武军的事务,但对于大明境内的关注,也是没有放下的。

    在十月初,兵部尚书杨嗣昌觉得围剿流贼的时机已是到来,遂向崇祯皇帝上书,请旨围剿流贼。

    此时,朝廷征收的剿饷已是到位,抽调的官军也已集齐。

    崇祯皇帝也是二话不说,直接同意了杨嗣昌的请旨。

    于是,声势浩大的四正六隅十面围剿计划,正式拉开了序幕。

    面对官军的十面围剿,原本擅长流窜作战的流贼,很快便陷入了困境当中。

    原本还想继续在河南流窜的张献忠等流贼,被左良玉与巡抚陈必谦联合围剿,只得狼狈的逃往湖广。

    而还在郧襄山区的闯塌天等流贼,也被四面包围,难以出山劫掠,生存也变得极为艰难。

    至于还在甘陕的李自成等流贼,也迎来了洪承畴与孙传庭的联合围剿。

    老牛俊的明末小兵崛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