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南桓温(一) (第22/29页)
王,306年称帝,国号成。 李雄在位期间,蜀地政宽仁和,百废俱兴,战事稀少。338年,李雄的侄子李寿自立为帝,改国号成为汉。统治区域大抵有今天四川和云南、贵州的一部分。 345年12月,桓温分析了当下的局势。其时,东晋北方最强的敌方势力有二,一是石虎的后赵,二是慕容鲜卑的前燕。以东晋的国力,不敢贸然北伐,而割据在东晋南部的成汉政权,可成为被统一的目标。 作为镇守外镇的强势军阀,桓温本来是不屑于向东晋主政的那帮软骨病患者们请示的,可必要的礼节总得有。桓温还是就这次南征问题,向东晋朝廷上了表。表是上了,东晋主政大臣们却无比受伤。因为,桓温递上请示报告的同时,大军就已开拔了。 根本不等批复。 桓温心里非常清楚,以他对东晋主政的这帮家伙的了解,他不这样做,请示也是白请示。果不其然,等桓温的南征请示报告到了皇帝手里,朝堂上顿时吵成了一锅粥。 绝大部分官员认为,不能南征,理由是:蜀地地形险要,易守难攻,路途遥远;再加上,桓温以一方镇兵出征,兵力上处于弱势,难以取胜,恐怕凶多吉少。 只有一个官员坚称,桓温南征,定能成功。 此人叫刘惔,桓温的发小。 软骨病患者们愤愤然党同伐异,问刘惔何以有如此底气,准备来一场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 刘惔淡定的回复:桓温是我发小,从小一起长大。大家没事干时经常聚在一起赌博。桓温赌博的手段极精,出牌时,非一定能赢绝不出手。所以,这次南征,他肯定是有了十足的把握。 解释的挺啰嗦,但中心意思只有一个:桓温是个“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