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七零做知青_分卷阅读38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81 (第3/4页)

志, 走上致富的道路。但是苏家屯不同, 苏家屯目前已经走上致富的路了。分产到户,是让一部分人有能力的人,先走上致富的路。而苏家屯, 希望能够带领所有人致富。”

    其实这个问题,当年苏青玉也和很多志同道合的考村官的同志分析过。

    他们都认为,在大环境下,没有什么文化和见识的农民同志,除了种地,基本上没什么特长。

    有能力的农民同志自然可以迅速致富,甚至离开农村。而一部分能力平庸的,就不行了,得有人带着。

    这时候组织的重要性就来了。

    不过就目前这个国情来说,让所有农村脱贫致富这是不可能的。大家还在追求吃饱饭,穿暖衣的阶段。

    而国家目前也没有那么多的资金和人才来干这活。

    更没有这个市场提供这么多农副产品去致富。想想未来扶贫工作依然还在做就知道了。所以说,分产到户,是目前最适合的路子。

    陈教授不是研究这方面的,不过她对苏青玉的分析倒是很赞赏。

    “那你觉得国家未来会实行分产到户吗?这个村子目前并没有受到处分。这算是一个信号了,”

    苏青玉道,“我猜测,会实行分产到户的,这是国情的需要。很多生产队自己不作为,反而耽误了农民同志的发展。而且这种大锅饭,也确实让很多有能力的农民同志失去了奋斗的动力。”

    陈教授笑着道,“你说你年纪轻轻的,怎么就知道的这么透彻呢。”

    苏青玉有些不好意思,“看得多了,”这可是实话。她看的多,而且看的很远。未来分产到户的结果也看到了。有发家致富的农民同志,也有依然勤恳的在那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